日喀则的藏地时光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穿越冰川与圣湖之间的高原公路,我们一路向西驶入“后藏之都”日喀则。这片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的高原盆地,早在公元九世纪便是吐蕃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日喀则是后藏地区的政治、宗教与文化中心,拥有超过800年的建城历史,也是西藏的第2大城市。这里是历代班禅喇嘛驻锡之地,也是信仰与生活深度交织的所在。

夏鲁寺:西藏最早的汉藏合璧寺院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郊外的夏鲁村,距离市区25公里,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藏传佛教夏鲁派(布顿派)的主寺。

创建于公元1087年(宋哲宗元佑二年)由吐蕃贵族后裔杰尊·西绕琼乃创建,因建寺选址时一箭射落于青苗田中,遂以“夏鲁”命名,意为青苗之地。1329年遭地震毁坏,元朝资助重修时,从内地请汉族工匠,联合藏族工匠重建,成为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兼容汉藏风格的佛教寺院。寺庙外观融合元代中原建筑的砖木结构与绿色琉璃瓦顶,同时保留藏式厚重墙体与高窗窄门,呈现出罕见的汉藏合璧之美。

历史上的夏鲁寺不仅是信仰重镇,更是藏地学术的高峰。这里曾设有夏鲁学派,讲授五明学科,以经文、逻辑、艺术、医学与语言并重,号称“夏鲁五明”。最鼎盛时寺内僧侣过千,是许多高僧大德求学修行的圣地。

今天的夏鲁寺相对低调,不像热门景点那样人潮拥挤,寺内多是本地信徒与僧侣,气氛安静、庄严。寺院中缓步而行,院落中僧人正在煨桑,松枝与柏木燃起的香烟袅袅上升,在阳光下化成一道白雾,空气中弥漫着焚香,神圣而温柔。

进入主殿,光线幽暗,色彩丰盈。殿中布置密集,几乎每一寸空间都藏有各种宗教象征。可以自由拍照,而面对这满目的神圣符号,一时竟不知镜头该落在哪一个角落。

佛像前点着酥油灯,挂着哈达,摆满各种各样的供品,案几上撒满香火钱,各色钞票零散堆叠。身穿传统藏装信徒虔诚地低头膜拜,双手合十,喃喃诵经。僧人们散坐在经堂席位,低声交谈,不动声色地看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访客。头顶上方悬挂着成排的彩色布帘与幔帐,红黄蓝绿白五色交织,在昏暗中微微晃动。墙上是斑驳却依旧生动的壁画与唐卡,寺里还保存有大量稀有文献与手抄本,看到整面墙的经书,以及藏文经文的雕刻版。

拾级而上,顶楼天台可近距离欣赏寺庙的中式屋顶,一个角落刚好可以眺望远处雪山。寺院的红墙绿顶在前,洁白雪峰在后,信仰的建筑与自然的崇高在此刻交叠入画,静默却震撼。

走进夏鲁村:从寺庙延伸出的田园生活

夏鲁寺外,今天依然是大片大片的青苗田,绿意铺展开来,一如千年前那支建寺的羽箭所落之地,仿佛时光从未远去。田野层层叠叠地向远方延伸,连绵起伏的褐色山脉,沉稳地环抱着村庄,雪山遥遥在望,洁白山巅与天上的浮云连成一片。

走出寺院,日常生活便悄然展开。典型的藏式聚落,街道不宽,两侧是厚重白墙与红檐窗棂构成的藏式民居,有些门口还挂着绘有宗教图案的布幔。也有一些藏式小餐馆,门口悬着藏文招牌,木窗里透出酥油茶的香气。

最有趣的是看到民居的白色外墙,摆放着一摞摞晒干的牛粪,拍成圆饼状,一层层高高叠起。趋近闻着并无异味,对高原牧民来说,这是最实用的生活资源,取暖煮食都靠它,是藏地人家屋檐下不可或缺的燃料。

夏鲁寺带动了村子里的经济,村子里参观了两处非遗手工艺展示点,都与夏鲁寺密切相关。夏鲁优章彩靴手工技艺是西藏传统手工制鞋技艺的代表,家族自18世纪起便为历代班禅大师制作彩靴及服饰,所有工序皆为纯手工缝制,用料考究,工艺繁复。作坊里师傅们分工明确,安静地坐在各自的位置上,低头缝制,细致入微地为我们演示着这一门手艺的细节与温度。

夏鲁泥塑工艺在日喀则这一带也有数百年历史,1329年夏鲁寺遭地震毁坏,修复时内地工匠带来了琉璃瓦制作等泥塑技艺,发展了夏鲁泥塑。工坊里除了泥塑,也展示了陶塑和藏香的制作,数百年历史的技艺依然在村中延续,承载着信仰,也留住了时间的痕迹。

扎什伦布寺:班禅驻锡的信仰圣地

拉萨有布达拉宫,日喀则有扎什伦布寺。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扎什伦布寺是一代代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被称为班禅冬宫。寺院红墙白瓦,色彩醒目,层层建筑顺着山坡铺展开来,堪称为日喀则最醒目的地标,很多旅人初识这座城市,就是从扎什伦布寺的一张照片开始。

扎什伦布寺由第一世班禅根敦珠巴于1447年修建,是藏传佛教黄教派四大寺之一,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规模宏大,占地广阔,据说现有僧侣700余人。

造访之日正值当地信众做法事的时期,寺院里格外热闹。信徒们或转经祈福,或席地而坐,三五成群围着吃饭喝茶。身穿传统藏服的老人家缓步而行,手中轻轻摇着转经轮,低垂的目光中藏着长年累月的祈愿。

整座寺庙建筑壮丽,色彩鲜艳。高大的主殿与僧舍交错而立,白色小巷狭长曲折,偶尔有身披红衣的僧侣穿行其中,擦肩而过间,静默的仪式感油然而生。

寺中共有四座主要大殿,分别供奉着不同时期的班禅喇嘛灵塔或塑像,有措钦大殿,一世达赖、四世班禅灵塔,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和十世班禅金质灵塔。每进入一殿,仿佛都跨入一座新的精神世界。金碧辉煌的佛龛,长明的酥油灯,信徒供奉的各种食品、哈达与香火钱随处可见。殿内有正在工作的僧人,也有默默叩拜的信众,那是一种无需语言的安静交流。

最令人震撼的是世界最大铜质镀金弥勒佛坐像,制作过程使用了6700两黄金和11万5000多公斤铜,佛像的装饰包括各种珍贵的宝石,如钻石、珍珠、琥珀和珊瑚。

佛像高达26米,通体鎏金,令人仰望至颈项生疼,久久舍不得移开视线。佛像不许拍照,殿内游客只得以目相敬、轻声惊叹,顺时针缓慢绕行,无论是不是信徒,这一刻都不由地双手合十,满心敬畏。

吾尔朵大宅院:全方位藏式风情

日喀则市区里的藏式餐馆,在浓浓藏式风情的大宅里提供藏式菜肴。我们是大团队包场以自助餐形式提供,平时的推荐菜品有羊血肠、藏香猪排、烤羊腿等等。

藏餐很多人吃不习惯,重点是室内布置极具民族风情,有如贵族宅院。墙上悬挂唐卡与藏毯,木柱与屋梁保留原色,雕刻繁复;沉稳的藏式家具、鲜明的布帘与垂挂饰物,无处不透出浓郁风情,各个角落都很适合拍照。

沿着宅院深处一探,还自带一家文化展览厅,展品多为祖上传袭好几代人的收藏。馆内展品琳琅满目:盔甲、马鞍、首饰、佛牌、钱币、邮票、印章、厨具……不仅是一段饮食时光,更像是一趟藏文化的漫游。

相关标签
  • 日喀则
  • 西藏
  • 订阅电邮简报

    订阅电邮简报

    每周接收最夯娱乐生活内容

    Subscribe now


    热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