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最洋味的宅区巷弄间 吃最常民的台湾食物

Hally Chen,长年专事美术设计,作品曾入围“台湾金曲奖”以及“美国IMA独立音乐奖”,2008年开始为杂志撰写专栏。 热衷台湾饮食文化与日本喫茶店研究。 着有:《遥远的冰果室》、《人情咖啡店》、《喫茶万岁》。(图:小日子)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我搬来天母居住二十多年,假日如果没有特别理由,很少进城去市中心,都在附近解决民生问题。 这里是台北几所外侨学校的所在地,附近拥有不少外国料理餐厅,常给人比较洋派的错觉。 天母在日治时期就建有神社和温泉,战后至今长年都是住宅区,附近有体育学院和文化大学,需要喂养的外食人口不少,尤其这里的外国侨民很接地气,喜欢吃台湾常民食物,巷弄里其实藏有许多小店,都是在地居民热爱、百吃不腻的民生小吃。

(图:小日子)

时髦如咖啡店的面线老店

“胜口味”在天母做生意的时间,比我定居的时间还久。 最初是由一位翁老板所创业,从一台俗称“里阿卡”的摩托三轮车开始卖起。 后来在中山北路七段的圆环边有了一间两坪店面,当时墙上还有贴有老板开过出租车、一天工作15小时的故事。 旧店面狭小,座位有限,夏天时抱着自己的背包挤在店里吃面线,时常汗流浃背,纵使吃得这么狼狈,门口仍有排队候位的人龙,你就知道他的食物在这里有多受欢迎。

几年前店面搬到圆环对面的另一侧,接手的第二代还设计了标准字和时髦名片,客席变得明亮舒适,像是新潮的咖啡店,让我们这些在地老客人跟着有面子。 只要有朋友来爬知名的天母水管步道,问我附近的推荐美食,我都是带来这里。 店里除了招牌的大肠蚵仔面线,米糕加上四神汤也是我常点的组合。

(图:小日子)

胜口味
地址:台北市士林区中山北路七段183号
推荐品项:大肠蚵仔面线、米糕、四神汤。

自己煮不出来的蕃茄面

我是在民国88年买了现在的公寓才搬来天母,这间“一品山西刀削面之家”早我一年在天母开业,我几乎是搬来的第二个月就开始成为客人至今。 该店原本开在天母西路13巷,约莫七年前搬来现址,今日由第二代经营。 我最爱吃他们的蕃茄面,这间店的特色是刀削面,我从原本师傅站在门口一手捧面团、一手持刀削着面条,吃到换成机器人削面,无论是面条的嚼劲或是蕃茄汤头,都让我百吃不腻。

我曾经买一堆蕃茄回家,想自己试着煮出相同的蕃茄汤,才发现想要像他们煮出的美味,不是简单的事。 店里的小菜多种,我个人最喜欢苦瓜。 附近的外国侨民也很爱他们家的料理,假日繁忙的用餐时间,常常可以听见英、日、中文的多国聊天声,此起彼落。

(图:小日子)

一品山西刀削面之家
地址:台北市士林区天玉街3号
推荐品项:蕃茄面、木须炒面、牛肉卷饼、各式炒饭,苦瓜(小菜)。

能喝到一滴汤不剩的豆腐锅

天母除了美、日侨民学校,这里也住了许多韩国侨民,附近贩卖韩国食材的店就不只一间。 天母美食最集中的地方就属士东市场二楼,这里的小吃街分为两区,竞争激烈。 这间“韩贞味”2009年开业后就很受欢迎,2020年还得到台北传统市场节的“天下第一摊”金赏奖,我甚至花了千元买了一只不锈钢密封锅,只为了方便外带他们家的豆腐锅回家,遇上台北连雨的日子,就想来一份暖身除湿。 韩国豆腐锅或海鲜锅要美味,汤头不能只有辣或咸、还要香,关键在于麻油。 韩国麻油有一股特有香气,搭配辛香料后相得益彰。 韩贞味老板在韩国本业就是专业厨师,全台北只有这里的豆腐锅,能让我把汤喝到干净。

(图:小日子)

韩贞味 
地址:台北市士林区士东路100号2楼131号摊位
推荐品项:豆腐锅、海鲜煎饼,炸酱面、雪浓汤。

文:Hally Chen
图:Jimmy Yang

※ 本文经小日子提供授权本网站刊登,未经授权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标签
  • 小日子
  • 小吃风景
  • 一品山西刀削面之家
  • 胜口味
  • 韩贞味
  • 天母
  • 小吃
  • 台北
  • 台湾
  • 热门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