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火慢熬的酸菜白肉锅 守护姑丈一辈子的执着

黄婷,四平小馆第二代老板娘,四年前与先生一同接下姑丈(创始人)打拼三十年的火锅店,现在主要负责外场。 因为特别喜欢脆肠,常晃到客人身边善意提醒:“脆肠不能煮太久喔!”笑说以前不喜欢酸菜白肉锅,是吃到先生煮的才改观。(图:小日子)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四平小馆

姑丈从国中时就跟随师傅一起做东北菜:酸菜白肉锅、烧饼和凉拌菜,这些料理现在都成了四平的招牌。 “一辈子做酸菜白肉锅,没做过别的。”是姑丈一甲子难得的执着,才有了飘香至今三十余载、客似云来的四平小馆。

“当初听到姑丈因为家里因素而想退休,我先生二话不说拒绝了建筑事务所的工作,说什么也不愿记忆中那份美好滋味被抹煞掉。”我是餐饮科系毕业的,本来就对吃食有了解,但是对学建筑的先生而言,从执笔画图到拿刀切菜,勤学苦练了三年,姑丈才愿意真正放手让他去做。

(图:小日子)

当时先生跟在姑丈旁一步步学习,从倒高汤的姿势、切凉拌菜的刀工,每个动作都要求做到和他如出一彻,那些累积多年的身体记忆,为的是让食材与技艺都能发挥得尽致淋漓,更是保护厨房人员的安全,如此一丝不苟全是出于在意。

四平有一道凉拌菜松柏长青,姑丈很坚持不用市面上买得到的波浪刀,用常规刀子也要能切出波浪状的豆干丝; 葱丝和蒜苗也很要求风味和适口性,辣椒更不用说,先生常切得双手又辣又痛,才知道什么是餐饮业的讲究。

厨房的每一个环节到现在我们都还是毕恭毕敬地去做。 清晨四点到滨江市场、同一摊菜贩挑菜,夏天选清脆的梨山高丽菜,冬日挑多汁的山东大白菜,交替使用,再加入高粱酒和花椒腌制出二十缸、每缸重三百公斤的酸菜。 用猪大骨和鸡骨熬煮汤头,炉子不曾断过火,出餐前再加入腌制半年以上的缸底酸菜,才慢滚出客倌桌上那一锅浓香扑鼻、 甘甜顺口的火锅。

喝得到鲜虾海味与猪肉鲜甜的汤底,加入火锅食材不停滚煮,更会越发浓郁回甘。(图:小日子)

口感酸爽的韭花酱是以韭菜花和水果天然发酵而成,其他酱料也都是市面上万中选一的品项。(图:小日子)

火锅配菜我们也不假手他人,像是酸菜白肉锅必备的川丸子,因为富含猪背脂,吸饱汤汁一口咬下咸香 Q 弹; 白肉也是清早从云林送来的温体猪,肉质软嫩不柴; 大甲芋角丸则刻意保留芋头块,绵密口感年轻人特别喜欢; 芝麻烧饼的扎实朴质,是因为以老面与芝麻酱一层一层叠出厚度,制作上也相当费工。

东北人习惯吃热锅配凉菜,我建议火锅一上桌后不妨先喝口汤暖暖身,再放入喜欢的料与汤底滚煮入味,一片片地涮白肉,沾芝麻酱、韭花酱、腐乳、虾油调制的主厨特调相当涮嘴,热呼呼的火锅伴着凉菜吃更让人开胃,香气扑鼻的烧饼,夹入酱牛肉、酱肘花热热吃下肚,饱足胃囊还能赶跑虚寒、通体舒泰。

接手第四年,我们也从推出冷冻包、单人锅到参加市集,希望让当代人也能接受酸菜白肉锅, 习惯上馆子的朋友,四平永远欢迎大家团聚, 为的是让更多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温馨和温暖。 四平小馆的代表符号是圆形,象征围炉的圆满,我们也会继续让四平街飘香着东北老味道,守护姑丈那份对火锅的执着。

四平小馆
台北市中山区四平街45号

文:张妤瑄
图:Jimmy Yang

※ 本文经小日子提供授权本网站刊登,未经授权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标签
  • 小日子
  • 四平小馆
  • 酸菜白肉锅
  • 火锅
  • 美食
  • 热门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