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怎么酿出来的?台湾西螺DIY体验

晒缸埕上大瓮一排排整齐罗列。(摄影:黄匡宁)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酱油从来都不是主角,做菜用餐信手拈来,很少对它多加留意。蘸碟上吃不完倒掉不假思索。来到台湾云林县的西螺,街上酱油飘香,老店名厂林立,突然对酱油另眼相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酱油的故乡

浊水溪畔的西螺是台湾酱油的故乡,因为平原肥沃,日照时间长,浊水溪水质适合发酵,造就了酱油业的兴旺。鼎盛时期小小的地方有数十间酱油厂,直到今天走在街上依然看到密集林立的酱油招牌。满怀好奇想进入一探究竟,而酱油厂也毫不藏私,设置观光工厂大方公开。

历史最悠久的是创于1909年的丸庄酱油。早期台湾家庭都会在家中自腌豆豉,自酿酱油,创办人庄清临挑着母亲酿制酱油卖给附近人家,建立起口碑。为了便于识别,产品写上“庄”字画个圆圈,成为“丸庄”商标与名称由来。

悠悠百年,丸庄发展为台湾知名品牌,黑豆酱油也早已是西螺名产,还打响了西螺的名堂。丸庄酱油至今已传承四代,还在遵循古法酿造技艺。

西螺延平老街上,丸庄酱油创店原址还在,以展馆形式开放给游客参观。建筑门面光鲜,进场是一般门市店面与现代视听室,越往内越回到旧时,后方保留了早期的酱园面貌。最吸引人的是露天晒缸埕,沉稳古朴的大瓮一排排整齐罗列,场面壮观。打开盖子,陶瓮里都正在发酵中的酱油,浓浓的酱味扑鼻而来。

古法酿造荫油

黑豆经过蒸煮、制麴等繁杂工序制成豆麴,加入食盐置于陶瓮中,发酵4至6个月,这过程称为“荫”,所以熟成后的黑豆酱油又称“荫油”,有别于黄豆酱油,味道也更为浓郁醇厚。传统陶瓮中酿造的荫油,底部最浓郁的沉淀部分,称为“壶底荫油”,更是酱油中的极品。

工厂里有展板说明整个酿制过程,每一个步骤都有实体展品。黑豆蒸熟后要放在竹簳上培麴7天,制麴完成后要在米篓里洗麴,才能加入粗盐入缸。发酵完成后还要放入酱油沉淀桶静置7天将杂质沉淀,让清澈的酱油从出油孔流出装瓶。实际使用过的竹簳、米篓、沉淀桶等等,还弥漫着朴实的生活气息,却已晋升文物摆在展示区里。

旧时代生活空间

作为观光工厂,最有趣的是不只展示生产过程,也保留了旧厂楼上的生活空间。早期的丸庄是家族企业,家庭成员与员工一起围桌用餐,厨房里有大炉灶、旧式菜柜,浴室里还能看到一个50年代的日式马赛克浴缸,还有庄家各代使用过的起居室、卧室等等。看展板得知,电视剧《孤恋花》还曾借用这个充满时代感的2楼空间进行拍摄,作为剧中经营酱油业的男主角住家。  

DIY酿制体验

参观工厂也可以亲自动手,参加DIY壶底荫油酿制活动。体验版使用特制小瓮,豆麴已事先制好,清洗沥干后加盐搅拌,装入瓮中上层用盐封起,把瓮盖紧紧盖上。

一般游客体验活动都在回家以前结束,但制作壶底荫油其实是从回家以后开始,封盖后静置7至10天,打开来在盐封面插漏斗注入冷开水,再度盐封,置于有阳光的地方静待180天发酵。完成后,瓮底的壶底荫油就是香醇酱油,黑豆发酵成豆豉,可做成各种料理如豆豉蒸排骨、豆豉炒苦瓜等等。

整个过程听了都觉得麻烦,参访时看完导览员示范,直接到门市部买现成产品带走。180天静候瓮中豆麴发酵,听起来早已不属于这个时代,但古法技艺还在代代传承,从此对调味蘸酱不敢掉以轻心。

此前从未想过,农耕时代的酱油如此得来不易。滴滴皆辛苦的酱油,在满桌佳肴中不被看见,但大鱼大肉少了一味酱油,顿时就不是滋味。

相关标签
  • 台湾
  • 西螺
  • 酱油
  • 热门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