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东方国粹,一个则是西方玩意;将“麻雀”(也就是麻将)和“乐团”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放在一起组成了戏剧元素,若是若干年前港剧还在“神仙打架”的年代,单看如此简单粗暴的剧名,观众就已先被“劝退”;但在现下无线自制剧已卖少见少、港式温馨小品仿佛一去不复返的世代,《麻雀乐团》的出现,反而倍感难得......
这,不也是一种“失去了方懂得珍惜”吗?
故事讲述在香港湾仔开设麻将馆的“九哥”司徒久(谭俊彦饰),通过由失踪妻子寄来的影片中,方知女大提琴手沈家明(郭柏妍饰)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在助手“铁姐”张铁(李佳芯饰)的帮助下,九哥决定斥资买下女儿所在的、正面临解散的业余管弦乐团——港湾乐团,由自己担任乐团团长,借机方便接触女儿,却引爆连串笑话;连被九哥收养、以兄弟相称的程朗(黄庭锋饰)也对家明有意,打算兄弟俩公平竞争。
为了乐团演出,九哥和铁姐费尽心思找来了国际指挥家金孝成(谢东闵饰)来当指挥,意外和程朗之妹程晴(胡敏芝饰)结下不解之缘;而麻雀公会主席“宗叔”欧阳宗(姜大卫饰),在招揽九哥加入公会不果后,也开始接近家明,意图未明......
“视帝”谭俊彦过往的角色类型大多偏专业且严肃,但在《麻》里,他却大走浮夸路线,甚至留有“陈浩南”式的长发造型,放得开且夸诞的演出,反而带来了火花,偶尔还爆出几句押韵的对白,很自然地让观众忍俊不禁,意外开辟了这条搞笑赛道,以后考虑多走这种路线,或许能带来更多好感。
《麻》是“视后”李佳芯的离巢之作。或许是剧中有赌博的成分,题材敏感;也许是受数年前其言论而导致“雪藏”的因素,这部剧仅在无线翡翠台和官方线上收费平台播出,让李佳芯也无法通过这部最后的作品和观众好好告别。
但她在剧中表现几乎无可挑剔。妆容虽清淡但阻挡不了美貌,连带上眼镜装成土气学生妹也清纯依然,和后辈不相伯仲。相比在上一部剧中饰演妈妈,“张铁”这种更符合其现实年龄的角色,演起来更得心应手。剧中安排她对谭俊彦抱有好感多年,虽也有在积极结交男友,但心里却一直为他留有位置。在第23集,九哥苦口婆心劝她不必为了自己而拒绝跳巢,而张铁脸上挂着无所谓的样子,此时背景响起了王菲的《执迷不悔》,画面和音乐合宜感人。
自夺得港姐季军后即获力捧的郭柏妍,多次饰演青春少艾型的角色,这次的沈家明也走此风格。为了能胜任大提琴手一角,本身不懂此乐器的她只能日夜苦练,更为角色剪去了留了20多年的长发,更符合角色需求。勤能补拙肯定有用,但若能改善经常不自觉嘟嘴的小毛病更佳。那一场父女在家相认的戏,撇去了一贯的狗血谴责戏路,只有一句“我是你女儿”后的破涕为笑,平淡、温馨、动人。
而分别饰演年轻版九哥和沈家明之母“沈盈”的廖家爵和庄易羚的表现颇佳。俩人的戏份虽只出现于回忆里,但情节交代清楚,有唯美亦有冲突,让观众留下印象。而沈盈最后出现在舞台上,陪着九哥合奏《与我常在》,此时画面转至夫妻俩看着眼前的女儿也正弹着大提琴,感动的氛围拉满。
分别饰演获九哥领养的兄妹俩的黄庭锋和胡敏芝,表现也不错,但以前者的发挥更为自然。黄庭锋所流露出的情感真挚,跟情如姐姐的铁姐打闹时玩心大起,对家明一见钟情时,那股从眼里溢出的爱意,也很传神地传递给观众,表现亮眼。
看完整部剧,有感凡是比较强调地域色彩的无线戏剧,似乎成果都差不到那里去。以深水埗为据点的《怒火街头 I & II》,在当年的收视和话题度都不用多说;围绕着九龙寨城的《城寨英雄》,可看性也精彩;讲述油麻地故事的《果栏中的江湖大嫂》很接地气;基于湾仔真实事件的《隔离七日情》也保留了临场感。
同样以湾仔为要点的《麻》,难得出现了不少真实街景,麻将馆、渔夫吧、绿皮路边摊、茶餐室......比起以其他地方来充当香港市貌的戏剧,《麻》不止亲切,且故事情节走得顺畅且合理,不夸大、不狗血、无套路、零掌掴。这一点,在如今这个被短剧逐步蚕食、戏剧高潮以分钟来计算的“超短剧时代”,尤为难得。
在这里,为《麻》的监制、编剧和编导们拍拍手,感谢他们写出了剧中那些合情合理的桥段、那些家中的闲话家常、那些平凡而搞笑的情节......大家,且看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