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浏览但从不发帖、按Like或评论,你也有这些“潜水”心理吗?

(吐:freepik)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在各个社媒平台上,一些人每天都会分享最新动态、照片,并积极参与每个评论区;而另有一些人则更喜欢置身事外——他们安静地刷屏、观察,从不留下只言片语,更不会按赞。

这些沉默的参与者被称为“潜水者”(Lurker)。

他们并非对社媒冷感,只是更倾向于被动的参与方式。
 

(图:freepik)

“潜水者”的5种心理特质

高度的自我意识和监控:沉默的“刷客”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意如何呈现自己。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监控”——根据情境和社交线索调整自身行为的能力。拥有高自我监控能力的人通常会字斟句酌,有时甚至因过度谨慎而选择一言不发。他们不希望冲动发帖导致被误解。他们看似不参与,但通常对线上互动的细微之处洞察力极强。

偏好观察而不是分享:社媒上的每个帖子、照片或评论都是一种自我展示。但并非所有人都乐于以这种方式“被看到”。有些人更喜欢扮演观察者的角色。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人更符合内向的特质。他们从观看、反思和消费内容中获得能量,而不是成为关注的中心。发帖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站上聚光灯,而浏览则像是坐在观众席上,没有贡献的压力。事实上,他们的观点可能更强烈。他们只是不觉得有必要在公共论坛上表达而已。

沉默的防御机制:心理学家认为,线上的每个帖子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脆弱行为”。你分享了自己的一部分,并任由人他人或点赞、或评论、或沉默。对许多沉默的用户来说,这是一种他们宁愿避免的风险。从心理上说,这和“情感自我保护”的概念有关。他们的沉默是一种防御机制,用以保护自己免受拒绝、尴尬或误解。他们可能选择在更小、更安全的圈子内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私人对话、群聊或面对面交流——而不是暴露在公共话题中。

具反思和分析型思维:沉默的浏览者通常倾向于反思型思维。他们更喜欢分析内容,考虑不同的视角,并有自己的结论。这种反思特质与开放性和认知深度紧密相关。他们充满好奇心且善于思考。他们认为私下处理信息比公开做出反应更有价值。

不依赖社会认可:总在浏览但不发帖的人最显著的特质之一,是他们相对不依赖外部认可。社媒的繁荣依赖于反馈循环:点赞、分享、评论。但沉默的用户受这些外部奖励的驱动较少。心理学家将其与“内在控制点”相联系——这是一种信念,即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和幸福感源于内心,而非外部认可。这些人不觉得需要通过帖子收到的点赞数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订阅电邮简报

订阅电邮简报

每周接收最夯娱乐生活内容

Subscribe now
相关标签
  • 社交媒体
  • 心理
  • 心理学
  • 人际关系
  • 网友


  • 热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