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飞往印度,新德里是最理想的门户。解锁新目的地,从首都切入原本就最贴切的打开方式。而“德里”这个地名由来,其中一个说法是源自古波斯语中“门槛”的意思。
说起地名还需解释一下,德里又称新德里,主要为了区别于原本的旧城区。旧德里是莫卧儿帝国的都城,新德里是英国殖民时期的首都。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续沿用新德里的名字,也是现代印度的首都。严格来说,新德里是德里的一小部分,不过,一般人也用新德里来泛指整个德里。
新德里的重要地标就是印度门,周边街区属于新德里,而旧德里在德里的北部,有明显的地理和历史区分。从游客角度来看,新德里的亮点也是新旧交织,有气势恢宏的首都气派,也有列入UNESCO世界遗产的历史古迹。

印度版凯旋门(图:黄匡宁)
印度门
打卡新德里就从印度门开始,又称德里门,高42m,由红色砂岩和花岗岩建造,1931年落成。最初名为全印度战争纪念碑,纪念战争中牺牲的士兵,外形与法国凯旋门,因此又被称为“印度版凯旋门”。
从地图上可看出当年英国人的城市规划,市区最核心的地段以印度门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面八方延伸而去,中间以责任大道(Kartavya path)贯穿其中,作为城市中轴线。
大道笔直宽敞,两侧有宽阔的草坪和花园,印度主要的政府机构就位于这条大道的两端,尽头通往印度总统府。印度每年的国庆日都在这里举行阅兵仪式,平时是游客打卡与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晚上还有灯光秀。
总统府
从印度门到总统府,沿着大道走下去大约2km。印度总统府(Rashtrapati Bhavan)前身为总督府,英国人决定以此为首都后即开始构思,1912年动工,耗时17年建造,1929年落成。印度独立后成为总统的官邸,如今也成为人气旅游景点,部分建筑和花园对外开放。
印度总统府是世界上最大的总统官邸之一,占地130公顷,建筑面积18,580m²。气势恢宏的主建筑融合了印度和西方的建筑风格,包括莫卧儿、拉贾斯坦和英国元素。四层楼建筑共有340个房间,包括总统的官方住所、办公室、客房和接待大厅。据说一间间走完需要3个小时,但开放参观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核心看点有主建筑前庭、中央圆顶、总统宣誓就职的杜尔巴大厅、接待政要的接待厅、商讨国家大事的会议厅、装饰华美的宴会大厅等等,也设有博物馆展示印度各地的风土民情与文物。另一条参观路线是著名的莫卧儿花园Amrit Udyan,占地约15英亩,融合了莫卧儿和英国的园林风格,设计灵感源自波斯花园,布局对称,水道流动其间,精心修剪的园区遍植花草树木,包括玫瑰花、郁金香以及各种本土和外来植物。
印度国家博物馆
印度国家博物馆就在印度门附近,可顺道同游。博物馆起源可追溯到1946年,英国皇家学院在伦敦主办的印度艺术展。展览结束后展品回到印度,在总统府继续展出,收到印度各地的大量捐赠,1949年成立印度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博物馆历经多次扩建,目前馆藏20万件各类型文物,包括雕塑、绘画、手稿、硬币、装饰艺术、纺织品等等,涵盖印度五千年以上的文化遗产。据说,花一分钟欣赏馆内每一件文物,需要3年9个月的时间。
必看亮点是佛教艺术展厅,藏有佛骨碎片,陈列在一间独立的展室,吸引世界各地佛教徒到此朝圣。我曽到过其他地方的佛教圣地,佛牙佛骨都收藏得高不可攀,保安严谨,这里相对平易近人,佛骨摆在一座泰式亭子里,与视线同样高度,隔着玻璃清晰可见。信徒可在展室里诵经膜拜,游客也可近距离观赏拍照。
顾特卜塔
新德里一个城市里就有多处世界遗产,当中以顾特卜塔(Qutub Minar)年代最久远,也最吸引游客。
顾特卜塔由德里苏丹国的创始人Qutb-ud-din Aibak奠基,继任者陆续增建修复。高度为72.5m,是印度最高的砖石塔。最初是为了庆祝苏丹国的胜利而建造,也用作清真寺的宣礼塔。塔身由红砂岩和大理石构成,融合了伊斯兰、波斯和印度本土的建筑风格,刻有《可兰经》的经文,以及精美的花卉和几何图案,每层都有独特的设计和装饰。
到此游玩不只看一座塔,景区里还有其他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包括印度第一座清真寺Quwwat-ul-Islam。原址前身为印度教寺庙,伊斯兰教进入印度后才改建成清真寺,建造时也就地取材,使用了从印度教和耆那教寺庙中拆除的石块和柱子,建筑风格带有印度教特色。庭院里有一根公元4世纪的铁柱,作为战利品被带到这里,历经1600年不生锈,成为古代印度冶金技术的象征。
胡马雍陵墓
胡马雍(Humayun)是莫卧儿帝国第二代君主,莫卧儿王朝创始人巴布尔之子。这座陵墓由胡马雍的妻子委托波斯建筑师建造,1571年落成,是印度的第一座花园陵墓,标志着莫卧儿建筑风格的开端,对后来的泰姬陵与其他莫卧儿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墓园采用传统的波斯花园布局,前庭花园带有水池,陵墓坐落在花园中央,从陡峭阶梯拾级而上来到八角形的陵墓主体,拱门上有雕刻精细的格子窗,墓室中放置着白色大理石棺。陵墓里除了安葬胡马雍和建造陵墓的爱妻,也包括胡马雍的其他妻子、子女和亲属,分布在主墓室的周围。
红堡
红堡(Red Fort)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位皇帝沙贾汗(Shah Jahan)为新首都沙贾汗阿巴德(Shahjahanabad,即现在的旧德里)建造的皇家宫殿。1639年开始建造,1648年完工,不只是莫卧儿帝国的象征,也是旧德里的标志性建筑、印度历史上的重要地标。
红堡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红砂岩,网上看到的红堡照片都是一座红色堡垒,其实照片所见只是红色的大门与城墙,整个地方总面积254.67英亩,内部还有多座重要建筑,如演奏音乐的鼓楼、接见公众的觐见宫、接见朝臣和国宾的枢密宫、皇家浴室、珍珠清真寺、生命花园、有盖市集等等,也保留了英国占领红堡后,建造的一些兵营建筑。每年8月15日的印度独立日,印度总理都会在这里升起国旗并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