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马来西亚柔佛州昔加末和居銮先后发生地震,所幸无人伤亡。然而,这也引发公众的疑问——不在环太平洋火山带上马来西亚半岛为何会出现4.1级地震?
新加坡观象中心研究员、南大亚洲环境学院副教授韦生吉博士说,马来西亚半岛处在稳定的板块上,距离地震频发的板块交界处较远,但并不代表不会发生地震。追溯历史,柔佛和新加坡内部及周边都曾发生过地震。
国人酷爱去买东西吃东西的柔佛突然贴上“地震带”标签,到底那里的建筑抗震吗?马来西亚双威大学工程院主任兼抗震结构工程副教授雷廷尉博士说,马国2017年推出抗震结构设计规范,主要针对学校和医院的结构。私人建筑是否有抗震设计,则取决于州政府是否有强制执行章程。尽管如此,柔佛州的楼房在没有抗震规范之前,就已经有承载风力的标准设计。
新加坡建筑能抗震吗?
发生地震时,普遍想法是楼越高就越危险。雷博士进一步解释,外来和本土地震的影响有所不同。 马来亚半岛和新加坡的震源主要从苏门答腊岛来,受影响的主要是高楼;但如果是本土地震,10到20楼的中高建筑受到的影响较大。影响的楼层高度也因不同土壤的条件而有差别。
新加坡的政府组屋有的高达40层楼,一些私人公寓和商业大楼就更高,最高有70多层楼,有些建在填海土地上。新加坡工程师学会土木与结构技术委员会主席黄秋杰说,新加坡的建筑是根据欧洲规范来设计的,也将地震考虑在内。
他透露,我国的建筑都需要能够承载地震或强风造成的横向摇晃力量,力度约等于一级台风或每小时119公里的风速。承载横向力量的建筑设计概念大致上都一样,地震的横向力量先从土壤里的地基往上传,所以要把地基设计好,将承载力往下移。如果土壤较松,像是填海土地,地基就要设在较深较稳定的土壤里。
新加坡建设局回复《狮城热话》询问时也表示,这次昔加末的地震并未触发我国建筑物上安装的震动感应器。当局一直实时监测和评估地震对我国建筑物的影响,也会定期检讨和更新建筑安全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