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雨果奖,提名星云奖,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三体》小说在科幻界自有其威望存在。当30集的同名改编连续剧以高还原度推出后,不仅原著党叫好,不曾看过小说的观众也折服于故事的想象力,封神之说此起彼落。
社交平台(尤其是影视群组)不时见到有人大力推荐,但同时也有人给出了三个条件:喜欢物理、喜欢宇宙、看过小说,才会在看剧时欣喜若狂,不然也可能看到欣然入梦。
完了,我既不喜欢物理,也没看过小说,只对宇宙或许有那么一点兴趣,那我会不会看到半醒半睡?
明知有物理,偏向物理行,这本就分属我辈中人义不容辞之事,所谓不入物理剧,焉得物理魂,好吧,顶硬上。
俗套故事配血肉枝节
先声明,我没看过小说,科学也不厉害(厉害的话就在实验室了,还会在这里爬格子咩),就纯粹以一般观众角度看剧,所以以下个人看法可能会令原著党或将此剧封神的朋友们感到不适,甚至产生头晕、胸闷、作呕、血压上升的现象的话,不关我事哦。
先说故事主线,《三体》(原著小说是三部曲,此剧只取了第一部内容)就是一个很俗套的外星人侵略地球的故事,作者在这简单的主干上,添加了各种“有血有肉”的支线情节,从中国那段可怕的文革时期,一直到科学蓬勃发展的现世年代。
地球人无意中发现外星人的存在,更取得了联系,最早发现者因不堪回首的过去而产生对人类文明的厌恶和绝望,天真地迷信外星人能提升地球人本质,于是建立地球三体组织(ETO),大量吸收同道中人,暗里继续与外星人联络,等待它们降临为人类带来一次完全性精神洗礼。
谁知外星人其实不怀好意,觊觎地球良好环境,企图鸠占鹊巢。贸然请君入瓮的ETO不仅将成为人类“卖国贼”而不自知,也被地球联合战队视为首要对付的敌人。
卫斯理小说比较好看?
这样的外星人和地球人明争暗斗的科幻故事,如果能让你兴奋,不好意思我要不客气问一句:你没看过卫斯理小说?
《三体》中提及的外星人究竟是友善还是敌对;地球人对地外文明是否都该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警戒心对待;高等文明是否必然伴随高等道德观;外星人的狡诈和好战会不会与地球人其实没差;地球人在外星人眼里是否就只是农场里的火鸡或射手靶子上的二维生物?
诸如此类与异星文明相关的想法和概念,倪匡早在多部卫斯理小说中都曾多次论及。分别在于,卫斯理系列是以较通俗的方式探讨外星人,刘慈欣则在《三体》中灌注大量科学术语和概念,甚至有“你不爱物理、不爱宇宙”就不会想看下去的晦涩,间接制造了一种“说它普通或不好看就是因为你没看懂”的“深奥等于好”假象。
当然刘慈欣以天体力学的三体问题来设定外星三体世界的宇宙观,以纳米飞刃技术引领古筝行动,在三体游戏中让墨子以巨大宇宙模型来解释三体现象,都有其巧思存在。
还原原著却拖慢了节奏
影剧角度来说,《三体》节奏超慢,并且是那种有注水之嫌的慢,没道理需要这么拖的慢。
原著小说一开始连着三章讲述文革批斗和青年叶文洁的痛苦遭遇,完全与科幻不沾边,其实是很劝退的;所幸剧本改以科学家诡异自杀开篇,比较聪明地吸引住观众,虽然类似情节在侦探悬疑影剧中时有所见,但起码制造了一个疑似犯罪的悬念,让警察和查案可以名正言顺开展。
接下来通过自杀科学家杨冬的遗言,宣称“物理学不存在”,制造了反差效果:明明是科幻故事,没有物理学,要如何科幻?
有了吸眼球元素的好开始,却未必是成功的一半,因为之后发展,缓慢得让人极度不耐烦,单是主角汪淼眼里倒计时这部分,就冗长无比:不厌其烦描述他的发现、证实、再证实、再再证实、再再再证实……这些在书里其实不过三几页就交待完毕,剧集却足足拍了三集,除了铁粉之外谁受得了?
叶文洁的往事在剧里也占据不少集数,当然那是很重要的事件起始原由和来龙去脉,但似乎也无须如此赘述,如叶文洁从认识白沐霖至被他诬陷,原著小说三几段落解决,剧集却拍了一集多,看得很郁闷。
特效、灯光、道具组
拍摄手法来说,《三体》作为科幻剧,穿插大量特效画面理所当然,先不说这些特效画面时不时冲击观众眼球的意义何在,是不是起码能排多些预算给特效,好让那些五毛廉价感不会一直挑战着观众的忍耐度?弄出这么蹩脚的特效,导演你对得起这部雨果奖小说吗?
不少特效画面还出现得很不知所云,如汪淼在丁仪家看着窗外,窗外就突然出现环彩霓红……导演你就算要炫技,也得有个充足理由吧?
滤镜使用和色调转换得莫名其妙,最奇怪的是明亮度,导演似乎对乌漆麻黑特别有感,很多场景都黑茫茫得不知所谓,包括亚洲战区领导和汪淼对谈、科学边界的例常会议,以及很多角色独处时,都在一团漆黑下进行,看得很纳闷。
场景和道具组有时交足了功课,如数学家魏成四壁贴满纸张的住所;有时却又缺了心眼,如青年叶文洁工作场所,各种大型机器和办公处,不仅一尘不染,还感觉很新,毫无长期使用过的痕迹——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吹毛求疵,但你要跻身神剧,不就该在前往神剧的路上要求完善严谨做到百分百吗?
还有各洲战区的领导开大会,那讨论战略的会议室也未免太简陋狭小了吧,各区领导几乎是犹如学生上课般挨着彼此而坐(抱歉纠正一下,我看学生的座位空间都还比较大),这么寒酸地“济济一堂”,还不如让他们继续视频开会更好。
来自非原著党的疑问
再来说说我对这部《三体》剧的一些疑问——原著小说我是在观剧后才去找来阅览,只想看看是不是如一些观众所说的还原度高,连对白都一模一样;因为对这故事并非特别感兴趣,所以只看了第一部的前四分一左右,故以下疑惑,纯属在上述条件限制下的观感。
剧中关于三体游戏的结论,包括三体世界的恒纪元、乱纪元及三体人的意图,都是ETO根据三体人发出的信息组建而成的构想,那是不是可以说一切皆猜想,根本没证实?
三体游戏是为了什么理由创建?若是为了召集人马来解开三体问题,那很明显统帅叶文洁就是站在拯救派这边,否则又何必搞出这个专杀脑细胞的游戏,只要坐等三体人降临改造人类就好了。
三体人若存心侵占地球,为何要提供信息给地球人,让地球人知道三体世界环境严酷,最终被地球人揣测出三体人会空群出动来占领地球?三体人不是更应该提供假信息以扰乱或隐瞒真相?
三体人若能利用智子监视地球,那不应该一早就知道地球战队已集结起来要对付他们?
智子二维展开即能覆盖地球制造宇宙闪烁,如此强大近乎无所不能,那三体人为何不利用智子一举歼灭地球人省麻烦?只要在大家的视网膜注入倒计时制造世界末日假象,都能逼疯很多人了吧。
周文王是谁?
三体游戏就是外星三体世界的虚拟版本,但设定上有些混乱,如游戏中的周文王、周文王随从、纣王、孔子、墨子、秦始皇等游戏人物,到底是与汪淼一样的其他玩家,还是NPC(Non-player character,非玩家角色)?
周文王和随从都说那是他们的ID,感觉应该是玩家,因为NPC一般不会这么说;但受邀玩三体世界游戏的几乎都是当世各领域的专家,又怎会甘于在游戏中当一个“周文王的随从”,还在没抵达朝歌前就脱水放弃?
伏羲就感觉比较像NPC,因为他迷信太阳是会睡觉的神,现实玩家不可能会这么认为。以宇宙模型来解释三体问题的墨子,则比较像是拯救派请来破解谜题的真实玩家。
玩家或NPC与否,其实只是一个小问题,但三体游戏在故事中占据比例不小,小缺点不时看在眼里就变得很别扭。会不会是刘慈欣本身不常玩游戏,所以没留意到这个小细节?
主将降临
这是ETO的口号,也是信仰。
但无论是“主”或“主将降临”,都有太浓厚的宗教感,似乎并不符合中国人尤其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剧中叶文洁说“主”只是一个习惯性称呼,但既有“主”,就有“从”,它本身有着同为习惯性认定的主从观念。
叶文洁对人类文明失望透顶,但似乎也没到会将三体人视为主人的地步,若如叶文洁所相信的,高等科技伴随的是高等思维方式,众生平等方才符合高等想法(这也是降临派首脑麦克伊恩斯的理念),那高等的三体人,又怎会乐于接受地球人称他们为“主”?
不断渲染“主”和“主将降临”,也必然令ETO成员潜移默化形成崇拜主义,降临派可说就是“受惠于”这口号,导致他们对三体人能改变世界坚信不疑,甚至极端地相信灭绝人类也是必经之途,因为只有“主”才无所不能的,只有“主”才能改变现世。
或许来自西方的麦克伊恩斯以“主”来称呼他心目中的救世主还情有可原,但叶文洁实在没什么理由会这么做。
小总结,前文提到的3大条件:喜欢物理、喜欢宇宙、看过小说,那你或许真的会将这部《三体》剧奉为神作;但若是对科学没什么特别感觉,又看过不少科幻小说和科幻影剧的观众如我来说,不好意思,就还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