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犯罪动作剧情片《误判》,是甄子丹继两年前《天龙八部之乔峰传》,再次集监制、导演、主演于一身的作品。
据悉本片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建议拍摄的题材,甄子丹原本在构思《导火线》续集,接到《误》剧本后,因题材类似《毒舌大状》而一度兴致缺缺,其后监制黄百鸣提议结合律政与动作元素,才让甄子丹点头主演并执导演筒。
法庭辩论中规中矩,法官红酒高攀不起
本片改编自香港真实事件的马家健案,被告借出住址代友人收取包裹,没想到代领的是一公斤毒品,因而涉嫌贩毒被捕。
被告代表律师建议他认罪,以获取减刑,反而是检控官发现事有蹊跷,提醒被告想清楚是否要认罪。
被告过后决定改变初衷,惜为时已晚,法官斥责被告浪费公共资源,重判监禁27年。
本片主线是甄子丹饰演的检控官如何伸张正义,但过程并没有什么让人拍案叫绝的反转,主要还是靠安全护送对被告有利的证人上庭,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打赢官司。
法庭上控辩双方律师的审问辩论、唇枪舌剑,仅是中规中矩,斗智部分没有预期中精彩,反倒是许冠文饰演的法官偶有佳句,语带黑色幽默,有点意思。
文戏某些论点值得一提,如大法官在高级宴会喝的红酒,一瓶价格等于贫困人士一年收入;与律师讲几句话就要支付高昂谈话费,导致穷人连维护正义和权益的资格都没有,最终只能依赖免费法律援助,让无良律师有机可乘,算计陷害。
三证合一便下判,改编角度意不明
检控主任一年须处理几百起案子,法官只要确保三证合一便能下判,真相究竟为何,有时根本无暇顾及,也无法顾及。
这是法律的漏洞,体制的疏漏,是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之间永远停不了的抗争。
此类论述确实为影片增添了深度,不过《毒舌大状》、《正义回廊》珠玉在前,《误》的探讨过于蜻蜓点水,亦只能收老调重弹、旧事重提的效果,缺乏更震撼人心的警世寓意。
本片改编角度颠覆了原案,原型是检控官坚持定被告的罪,是法官提出质疑,以及一名法学院教授提供援助,才成功为被告伸冤。
《误》将角色属性完全对调,改编意图不明,却仍打着真人实事旗号,难免为人诟病,或许这也是本片投资3亿港元,却在香港仅收2700万票房的原因。
看丹爷就是看武打,找架打也不介意
武打动作仍是重点,相信大部分观众入场,不会是为了看西装笔挺的甄子丹在庭上口若悬河、舌绽莲花。
甄子丹电影生涯中,仅在2011-13年间出演了《最强喜事》、《八星报喜》、《在一起》等3部非动作电影,再来就是2022年他本人监制的《搜救》,转型成绩如何,有目共睹,观众显然还是希望丹爷继续在大银幕上一个打十个,期待再见《导火线》和《杀破狼》般的精彩格斗。
所以《误》虽为律政题材,但丹爷不负众望,在片中设计了不下5、6场武打动作戏码,算是满足好此道的观众。
为解释何以一名律师具备超强战力,剧情特别交代他原是身手不凡的总督察,因认为自己“年事已高”且维护正义可以多方面着手,毅然放下警官身段,改投法律界,以另一个较斯文的身份继续为正义发声。
事与愿违的是,对头人涉及黑道人物,崇尚拳头解决问题,致使丹爷无奈下重操旧业。
其实反派有执业律师和熟谙法律的师爷,兼且律政司长官和法官都倾向于治被告的罪,绝对掌握足够能力在法庭上让丹爷体无完肤,偏偏却要选择武力处理,令剧情难逃找戏来做、找架来打之嫌。
武打演员后继无人,演技派青黄不接
武戏前几场,看得出61岁丹爷动作大不如前,要他再翻滚跳跃,已经有点强人所难,虽然大部分时候仍能以寡敌众,甚至升级到一个打百个,但拿球杆等等手边道具当武器拼搏,不再徒手就能把对手打得满地找牙,已是一种取巧——就连丹爷自己也在片中不讳言自嘲无复当年之勇,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大家也别再苛求了。
所幸最后一场地铁车厢激战,在有限空间下尽展MMA搏斗技巧,倒是成功扳回一城,丹爷不认老,力证自己年过花甲仍宝刀未老,只是对手又是喻亢,难免要感叹上得了台面的武打演员后继无人。
本片囊括大量资深港星助阵,因为有许冠文、吴镇宇、郑则仕、刘江等的演出,让电影大加分,汪明荃、吕良伟、郑浩南虽只属配角,却也贡献了熟悉的港星效应,但同样也显露了香港演技派演员青黄不接的事实。
《误》很想文武兼备,但贪多嚼不烂,律政讲得不够深刻,武斗打得不够过瘾,无论是律政版《导火线》,或是动作版《正义回廊》,都落得两头不着岸。若只专注其一,应该能发挥得更好。
我说的其一,是指动作戏,如果主演是丹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