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惊悚黑色喜剧“Companion”,女主角是不久前下画的惊悚片“Heretic”中饰演女传教士,让人留下印象的24岁美国演员Sophie Thatcher,搭配以超英剧“The Boys”走红的Jack Quaid,呈现一出AI仿生人伴侣的浪漫惊吓故事。
开场破题,恋爱度假埋伏笔
开篇由女主Iris角度出发,描绘了她与真命天子在超市里的最初浪漫邂逅,如梦如幻的自白,叙述一个妙龄女子在人生迷惘中,难得地拨开云雾,看见曙光。
“如此时刻,在我生命中发生过两回。”她语调平静,如是说:“第一回是当我遇见Josh,第二回则是当我杀了他。”
这么耸动的开场白,其实极具冒险性,它可能成为吸引观众更有兴致地看下去,也可能因过早破题而抹杀后续的意料之外。
导演这么做可能是对自己的操控极具信心,认为接踵而来的戏剧性,不会因这一句话而减弱力度。
接下来的情节,包括两人在前往度假屋时在车里的对话;晚餐时与友人的畅聊;夜晚的床上活动;隔天清晨“说好两人一起去湖边”但Josh因宿醉让Iris自己先去的行为,都在在显示,这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故事。
当然,导演不会不在过程中埋下伏笔——初来乍到,提着沉重行李的是Iris;晚上Josh泄欲后一句“Iris, go to sleep”毫无情感地结束一切;隔日Iris独自离开房间后,Josh在手机上迅速操作……都是蛛丝马迹,意在丁点透露,这对恩爱情侣,在双方关系与相处上,似乎有点怪怪的。
湖边伤人,诡计引发大逃杀
女主在湖边遭度假屋主人性骚扰后反杀,是第一个转捩点,自此揭露底牌,原来Iris不是人,而是一个制作精致的仿生人——专职负责执行恋爱与陪伴任务的AI情人。
Iris(倒反过来是“Siri”)暴走杀人对她来说是一起不该发生的大意外,因为设定上她不能伤人,主人Josh因此认定Iris有瑕疵,决定与她道别后就关机送回厂维修。
已具备一定智能的Iris,不想坐以待毙,于是一场仿生人大逃杀,就此展开。
期间还揭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Iris能突破权限伤人,根本是受Josh暗里指使(早晨Iris离开房间去湖边,画面显示Josh在操作手机就是在下指令),这是一条借刀杀人的诡计。
仿生情人居然被利用来当杀手,这恐怕是制造商不曾想过的事。
不当伴侣,仿生人用途存疑
为了让顾客体验更佳,仿生人的各种数据皆可调整,除了外貌,内在如智商亦可左右,但为防止仿生人太过聪明而做出失控行为,智力指数即便全开,也无法完全独立思考,当中设下的限制还是不少。
所以如片中所示,Iris在Josh操纵下的40%智商,与她逃跑后调到最高100%,没差多少,区别似乎只在于40%时更恋爱脑罢了。
伴侣仿生人还有攻击性指数设置,让人意外,既然目的是陪伴恋爱,这选项很明显是多余的吧,除非主人是抖M。
编剧显然故意对这剧本bug视而不见,因为若没这选项,剧情也演不下去了。
值得探讨的是仿生人开发目的,以及被滥用的可能性。正如片中制造商的两名员工所说,有人把仿生人买回去之后,并非当作伴侣呵护,反而百般虐待,视为满足变态行为的工具,在仿生人无法忤逆主人的设定下,这种情况让人细思恐极。
当未来仿生人真的成为商品,顾客买回去要干嘛,确实无法操控,尤其仿生人不是真人,却带有真人情感,这灰色地带将是法案修订是否该立法管制又如何管制的一大挑战。
反抗权威,最后关头才醒悟
另一讨论点是两性关系,Iris是仿生人,故对Josh言听计从,其实真实情侣也不乏类似主从明显、男权至上的不对等关系。
Josh最后对Iris说:我没有遥控器,一样能掌控你。愈发揭示长久以来父系社会独揽支配权的常态性陋习,Iris的觉醒,不仅是仿生人的反叛,亦是女性不甘示弱、不再听命于男人的体现。
不过影片走的是惊悚路线,Iris的觉悟是因为自身即将被Josh毁灭,不得不反抗,并非来自于对一面倒情侣关系的自我审视。
或许人性就是如此,非到最后关头,不愿做出改变,或自愿自欺欺人到底。
Eli和Patrick这对男同则表达了另一种浪漫思维,后者作为仿生人,最终突破重启程序,生出旧有记忆,在痛失挚爱及前世今生之间的挣扎下,意外地选择了自杀。
当然这很负面,但举凡殉情总会产生一种唏嘘感,尤其它来自于一个仿生人。
全面解放,唯独打架还不行
本片题材不新,逃杀惊悚过程亦只是一般,某些尚可一提的论点被草草带过,有点可惜。
Iris在厂商员工协助下全能解放,但战力值却不见大幅提升(反观Patrick在攻击性调到100%后有显著大区别),依旧被身手平凡的Josh轻易制服,令到最终的反杀,设计上斧凿痕迹过重(虽然用开瓶器有callback效果)。
结局的Iris获得自主新生,毫不掩饰地用失去肉身包裹的机械手,以最原始本质的面貌,向过去不堪挥手道别,从一而终,首尾呼应。
但我个人比较倾向于Iris战胜主人,但力尽关机,回厂重启,因为这个世界,尚未做好准备面对一个完全自力自主的AI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