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属新加坡】直击Aqualita 开启本地渔业新篇章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土地、人力资源有限,该如何突破局限自给自足?《8视界娱乐生活志》带你直击新加坡社区集装箱养鱼场!点击视频

“Aqualita”首个集装箱渔场就在淡滨尼市镇理事会旁的一个小空地,目前每个周末能出产60至70条翡翠鲈鱼,新鲜直送至隔壁的圆巴刹售卖。

销售工程师Bryan李俊贤分享他如何结合爱好和专业,以及在社区集装箱养殖食用鱼的未来蓝图。

跳出框架,把整个渔场“塞”进集装箱

30岁的Bryan大学修读的是机械工程,但从小就爱好养鱼,现在的工作正好结合了自己喜欢的这两件事。

“构思源起于疫情期间食品供应问题,如何用最少的资源达到自给自足、可持续性的粮食供应,也和30:30愿景目标一致。”

由淡马锡基金会和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支持、前期开发,创立于2021年的本地企业Aqualita和淡滨尼市镇理事会合作推进社区养鱼集装箱项目,今年6月开卖后,销售成果都获得正面反馈。

他们用了1年的时间将设计原型搬到现实,一路不断改良至今。Bryan透露,曾有养鱼业者尝试把集装箱摆进渔场、当作鱼池,但这无法解决占地成本问题,因此他们的概念是将整个渔场都“装进”箱子里,并有能随处组装的便携性。

翡翠鲈鱼是他们试养的第4批鱼类,之前他们已成功养殖淡水、海水、两者交替的鱼只品种,包括海鲈、罗非鱼和石斑鱼。Bryan强调,将来也能按照市场需求和供应养殖不同的鱼类。

未来鱼儿都住在“组屋”里

一个集装箱占地约15平方米,每年约能创造高达1200kg的产量。目前除了淡滨尼社区,他们也在Sungai Tengah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设置“渔场”。

其中一个是7合1的集装箱,占地约等同半个篮球场,每年能生产约1万5000kg的鱼。将来还能再往上叠起,就像是鱼儿的组屋一样,利用最少的土地资源,来最大化产量。

走入集装箱里,有3个鱼池,养殖了不同成长期的鱼儿。购入健康鱼苗进行培育、成长,到能捕捞售卖约需半年的时间。

渔场采用自动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每天工作人员都会来喂鱼、检查水质、鱼儿健康等,确保系统正常运作即可,还可透过摄像机、检测机等远程监控,大大地节省人力管理和时间。

“我们每天都会检查、称重量等,如果发现有异常,要先找出原因,例如鱼儿可能打架?是不是食物不够?如果是生病,就要先隔离出来,找出病因和源头。”

本地食材“鱼”你迈入新里程碑

社区集装箱养鱼,突破有限资源、保障粮食供应,减少中介、运输、碳足迹之余,也让国人享用最新鲜的食材。

“很多人认为农渔业就是长时间在烈日下辛苦地劳动,现在我们已颠覆这种既定印象,也证明了这项工作是任何人都能轻松进行的。”

Bryan坦言,将来希望能增加产量和鱼的种类,从而能再降低价格,更长远的目标是将这套集装箱养殖系统推广给更多业者。

拍摄时,记者担心似乎“工作画面”不多,Bryan笑说:“这就是美妙之处!这里只需1个人花1小时来这里确保正常运作即可,你就可以去做别的事了!”

点击视频参观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渔场”,珍惜盘中餐,支持本地农产品!

相关标签
  • 食属新加坡
  • Farm Fresh Singapore
  • SG59
  • Aqualita
  • 集装箱养鱼场
  • 国庆日
  • 新加坡
  • National Day
  • Jade Perch
  • 翡翠鲈鱼
  • 热门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