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开讲 | 用AI“成为周杰伦”?

人工智能科技,这几年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AI应用的出现,让不少人在查找、整合资料,甚至进行某些工作程序上,都便利了不少。

然而,如果生成式AI开始大量用在写歌、作画等艺术创作上,如果“人人都可以成为周杰伦”成为事实,究竟是件好事,还是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这一集的《前线开讲》,请来了本地华语人声乐团MICapella麦克疯成员吴铭伟,和资讯设计师谢裕惠,就人工智能在创作中扮演的角色,进行讨论。

铭伟透露,他们的乐团去年发行的专辑中,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利用ChatGPT写歌词。“那时候我们想要一首比较振奋人心的歌,我就告诉它,给我一个这样的歌曲。第一份歌词一定跟你理想中的差非常远,但是你每次给它一个新的指令,它就会根据之前的基础,再给一个新的版本。

“到后期,我发现它没有办法完全给我一个完全让我满意的成品,所以我就选取我觉得适合的地方,完成了这首歌的歌词。”

铭伟觉得,作为创作者,应该拥抱新科技,不要抱着排斥的心理。“不管怎样,科技的发达,总会出现某种技术取代一些最普通的作业的情况。以前种田的人有了机械后,他们可能会担心单纯种田没有饭吃;但后来他们也会用这些工具来耕种。”

科技的进展,究竟是让人更有创意,还是创意退步?裕惠坦言,她自己目前的态度是中立的。她觉得,在AI技术不断日新月异之余,创作者可能必须思考自身的价值,以及如何拓展自己个人的能力。“比如人工智能无法创造现场演出,那我们可能就需要具备制作现场演出的能力;我过去可能就是一个歌手,但现在可能需要拓展自己策划、统筹的能力。”

说到人工智能,让没有乐理知识、不具备绘画计较的人也能创作,会不会导致审美下降,两人都认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些作品,即便能够红极一时,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水准,终将被时间淘汰。

使用人工智能创作的一个争议点是,它需要大量数据集进行学习,其中就包含了无数创作者的作品;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会不会涉及版权和抄袭?针对这一点,铭伟认为,这是一个需要透过法律去解决的问题;裕惠则表示,作为创作者,标明作品中是否使用、哪些部分使用了人工智能,是目前大家都应该做得到的事。

新加坡理工大学信息通讯科技副教授王正奎博士说,目前有一些的国家和机构,都在尝试的制定一些简单的相关法则或是指导,但不是特别具体。“我自己的想法是,一个合理的版权的保护法,可能需要的是全球性的监管,因为这其中牵连到的数据可能是来自于不同的国家。”

相关标签
  • 前线开讲
  • 前线开讲2024
  • Frontline Connects
  • Frontline Connects 2024
  • 吕霖轩
  • 麦克疯
  • micapella
  • 人工智能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前线开讲

    由CAPITAL 958电台主持人吕霖轩,以及新闻主播林良泉主持的《前线开讲》,每期邀请嘉宾,针对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各种状况或社会现象,展开一场有水有肉(但没有酒)的对话,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