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英皇电影制作的剧情片《出租家人》,曾志伟监制兼主演,伙同陈家乐、周家怡、恬妞,描述了一个先喜后悲,结合诙谐和温馨的“家人”故事。
甘草级临时演员志光,对演戏无比热忱,却一直不受导演青睐,因从不计较酬劳,让偶遇的家聪颇感兴趣。
原来家聪经营“出租家人”公司,经常需要临演协助扮演家人,于是邀请志光加入,后者自此找到有用武之地。
某次企划协议中,志光与包租婆芳芳一起被客户相中,扮演临时夫妻,连带家聪与公司合伙人佩怡母女,一并组成临时出租家庭上演一出好戏。
不料志光在任务中途发生意外,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因而浮上水面,家聪和佩怡亦开始审视这门含带欺骗成分的生意,是否该继续经营下去。
小人物总有人生遗憾
本片走港式小品路线,也贯彻这类电影最爱玩的温馨亲情梗,主要角色必是一群生活不得志或不如意的中产阶级或低层人物,如志光人到中老年,仍以临演讨生活,虽然他自己可能并不介意,但在一般大众世俗眼光下,就算不是鲁蛇,也相差不远。
包租婆芳芳衣食无缺,喜爱跳舞,可惜始终找不到生命中能陪着她脚步一致的舞伴,实属遗憾。
家聪开设“出租家人”公司,台面上总算是个老板,但收入并不富足。他来自破碎家庭,影片中对此语焉不详,但想必是妈妈年轻不懂事生下了他,还认为他是个负累,长大后童年阴影一直伴随,还要不断对客户陪笑脸,快乐不快乐,不言而喻。
佩怡同样喜爱演戏,但怀才不遇,带着女儿当单亲妈妈,一边为生活劳碌,一边活在无法完成梦想的人生,只能强颜欢笑。
4个各自有苦不说的小人物,单独的时候都有缺憾,聚在一起反倒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一个人生活,可能很难,但若有伴相随,共同进退,何乐不为?这大概就是影片要带出的主旨。
出租任务缺新意
电影前半段描述这家出租公司出任务时的状况,制造笑料,唯港式小品喜剧这些年走势疲软,编剧似乎还困在20年前的枷锁中脱离不出来,轻松是做到了,但要让人笑,距离还蛮远的。
最怕是笑不出来,最终只印证一句金句:只要演员不尴尬,尴尬的就是观众。
既名为“出租家人”,各种出租任务自然是看点,不过编剧不给力,几宗个案都没什么惊艳感,如家聪假扮孙子陪阿婆聊天;佩怡为让女儿入读名校,请家聪冒充医生父亲一起面试;佩怡长期出租给一个客户当出租老婆,对方日久生情,戏假情真,无法抽离,造成纠缠;一名待嫁女子因父亲坐牢,为了不让未来公婆看不起,就找了“出租家人”假扮父母,最后东窗事发(不过是女子良心发现,自己承认)。
诸如上述个案,皆为过往影剧曾出现过的类似情节,就看了个寂寞。唯一有点意思是志光假扮严厉父亲,刚考到驾照惊惶上路的女儿,在父亲谩骂下激发潜能,一扫开车颓风。
可惜这尚算有点新意的案例,仅是昙花一现,编剧若花多点心思让“出租家人”的任务更具新鲜感,会加分很多。
究竟是行骗,还是善意的谎言
中段因志光发生意外,揭露了一个秘密形成反转,但回想一开始志光和包租婆见面就吵吵闹闹的关系,会觉得这秘密转得似乎过于突兀,也显得之前的铺陈太刻意。
之后剧情急转直下,各种悲情牌接二连三,包括志光原来有个儿子,两父子意见不合,儿子一怒之下离家而去,谁知即成阴阳永别,造成志光这辈子胸口永远的痛,更遭逢车祸后失忆。
接着是包租婆罹患绝症,不久于世,煽情催泪弹连发,有点应接不暇,狗血如粤语残片,实在难以跟着一起感伤。
家聪后来意识到“出租家人”也算是一种行骗,毅然决定结束营业,转卖红酒。
重遇志光,对方语重心长说:其实是你用什么角度来看,对于想跟孙子叙旧的阿婆来说,“出租家人”圆了她的心愿;没有“出租家人”,他们这一家临时家庭,亦不会有互相扶持取暖的一天,可能都只能各自过着孤独的生活。
出租家人若由始至终都只是一门冷漠的生意,当然难免受到当事人指责,但倘若人间有情,长此以往,还真说不准,就如影片中的“这家人”。
善意的谎言,从来就如功过难定夺,就看所释出的善意,是否为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