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三带黄金甲】《模仿犯》:槽点不少却能追着看完

改编自日本作家宫部美幸的同名推理小说,吴慷仁、柯佳嬿、庹宗华等主演、林心如特别演出,《模仿犯》在Netflix上线两周即成为该平台首部打入全球收视十大的台湾剧集。

故事说1990年代松延市发生连环杀人案,生性“龟毛”的检察官郭晓其负责带领专案小组追查,不仅要与狡猾的凶手过招,还要防范媒体搞破坏,最终虽得以破案,却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是一部节奏、氛围、戏剧冲突都掌握得不错的刑侦剧,至少有让我不间断刷下去——不是说一口气看完(如果有时间是有可能的),而是没在看一半时蝉过别枝转台去看其他影剧。

犯罪的动机

犯罪手法相当残忍,如将死者挂在大型十字架上,画面有一定程度的视觉效果;游乐园滑梯上白布盖着尸体,掀开后掉下齐颈而断的人头,那一幕也可说已达合格恐怖片水平。

因受害者众多(有7名),也就有相当多的尸体镜头,不喜者或许会觉得不太舒服,而中意重口味的观众则应该会满意。

两名凶手都有不少歇斯底里的镜头,是个人比较不喜欢的呈现方式:不一定要失控狂笑咆哮,才能表现出杀人犯的变态心理,有时内敛冷静又阴暗深沉,反而更有压迫感。

本剧对两名凶手的心理层面有相当多的刻画,揭露杀人犯草菅人命必有其因,可以是成长因素、童年阴影,以至个性使然造成自卑自大,求关注求认可求心灵慰藉,最终为达目的而伤人性命在所不惜。

这方面的剖析叙述了罪犯的原始动机,所幸恶贯满盈仍然是恶人作恶的必然下场,没有刻意耍弄无聊无谓的毁三观犯罪洗白。

像电影“Joker”那样为杀人犯塑造“情有可原”的似是而非背景,将重刑罪合理化,骗取无知观众盲目同情,表面上是寻求不同角度解析犯罪,实则是不择手段三观尽毁,那都是不值得鼓励的,也是以为找到胜利方程式的影视界应该反省的。

检察官的权限

警方集体降智是警匪片经常出现的问题,《模》也不例外,比如检察官主角看似精明,实际很多须要排查的都没查,如冰柜、刑具(这应该没有很多管道在售卖的吧),甚至那鲜红耀眼的礼盒,这么多同款的应该是特别定制,不查一下吗?结果就只查了支口红。

两个跟进跟出的警员好歹也是刑警,虽然一个等着退休,但也表示经验丰富,却搞得像是个没什么办案能力的老油条,自己女儿失踪了不是更该卯起来查吗,也没有,就知道去酒吧大吵大闹……虽说关心则乱,但终究是识途老马,这么闹能闹出线索那政府也不用养这么多警察了,大伙儿有事都去闹一闹就解决?

检察官已经很明白谁是凶手了,只差没决定性证据可将之逮捕入罪,那为何不派人24小时盯梢?明知凶手连环杀人成瘾,一定会再行动,就算没有,跟着他总会有他露出马脚破绽的机会,却就这样让嫌凶每天大摇大摆拿她没辙?

最后终于出手了,不抓人,反而朝凶手开枪……不是一向司法原则大过天的吗,怎么临门一脚又不管原则了?近距离开枪又打不死凶手,那请问你开枪搞到自己坐牢是为啥?开爽的?

凶手命大死不了,继续鲜蹦活跳当电视台台柱……堂堂一个检察官对着人开枪,警方不去查查到底是为什么,不怀疑一下对方是不是干了什么让检察官也忍不住开枪的大事?

结果中枪都死不了的凶手,反而被一个路人拿把小刀捅进肚子刺死了。

女角的作用

剧中女角几乎都工具人,所有的女被害者不说,那热血正义的女记者,本该是作为媒体乱象拨乱反正的关键人物,但除了顶撞上司,愤而离职来表示不满,也没什么实际能耐。

唯一助攻是以非警察身份获取了资料,整体戏份不少,但对于剧情推展并没有什么作用。

柯佳嬿饰演心理师,是检察官前女友,分手后依然对其有爱。她修读心理学是为了更能理解孤僻内向的弟弟,但到头来也不怎么了解,而且为什么专攻犯罪心理学?难道她认为弟弟有犯罪倾向?应该念特需心理学比较对吧。

明明看着前男友为连环杀人案晕头转向,怎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分析,一直心灵鸡汤精神喊话默默支持,根本没实质帮助。

不知是人设问题还是柯佳嬿演绎有误,感觉这个心理师处事一般、个性害羞,无法让人对她产生安全感。

林心如饰演的强人主播戏份不多,却是最抢镜女角,现场call-in环节有几幕问来宾的问题虽然有些白目,但无碍于她散发摄人气场,相比之下她的角色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相关标签
  • Copycat Killer
  • 模仿犯
  • 专栏:黄金三甲
  • 满城三带黄金甲

    黄金三甲 - 网络与社媒重度使用者,热爱娱乐产业,主张玩物尚志。终身以文字为伍,在网络平台笔耕小说影评,于部落格脸书随谈漫画书籍,贯彻妄想,乐此不疲。

    FB: 黄金三甲妄想国度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