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

京剧演员

与京剧结缘40多年 
田平把流行元素融入其中



本地京剧艺术家田平凭着对京剧之热爱,辛勤耕耘40多年,她盼望将京剧更好地传播、传承、发扬下去。

京剧具有200多年历史,在中国被誉为“国粹”。田平指出,有别于其他剧种,京剧拥有“生、旦、净、丑”4大行当,并蕴涵着“唱、念、做、打”全方位的表演方式。

从小身高就高人一等的她,曾被体育老师鼓励加入篮球队,但音乐课老师又觉得她拥有一把好嗓子,希望她往表演艺术领域发展,这让年仅10岁的她陷入左右为难。

“其实打从心里唱歌还是我的最爱,当时我觉得从事体育运动很苦,还是唱歌比较快乐。”

田平之后凭着天赋,从13万人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天津戏曲学校招入的50多名学生之一,当时她在同班同学中是年龄最小的。

在戏曲学校,她经历了犹如“军事化”的生活,并在舞蹈、体育和戏曲方面接受专业且高强度的训练。

回忆过往艰辛的生活,她说:“5am早课的铃声一响是每天最艰难的时刻,我们常常会赖床,直到老师来敲门催促我们起床练功。”

田平坦言,那时她才发现学习京剧其实比从事体育运动更辛苦,她也因想家而常在夜里偷偷哭泣。“我们每个星期天下午入校,直到星期六下午才能回家,等于每个星期在家的时间只有24小时。”

为了看世界,来到新加坡

在戏曲学校完成6年基础课程后,田平在16岁时加入天津市京剧院,并成为当中最小的团员。当时的京剧院还有中国赫赫有名的大武生、梅派传人等实力超群的演员阵容。

“那时候文化大革命刚结束,这些资深艺术家都重新拥有了演出机会,因我们剧团里是三代人齐聚,年纪小的团员虽然只能负责开场的‘帽子戏’,但我却从前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和许多京剧大腕同处在一个剧院,田平却感到实践的机会不多,她毅然决定到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深造。大学毕业后,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她形容那时候的京剧简直是无人问津,大家都是一昧地在追求经济效益。

当时田平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我想看世界”的想法,就决定前来新加坡。“那个期间有很多人走出去,我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觉得新加坡是一个华人社会,可能对京剧会很感兴趣。”

在本地生活了20多年的田平,目前已是新加坡公民。她除了在南洋艺术学院戏剧系任客卿讲师长达12年,每年还会在本地各中小学及国际学校推广华族传统戏曲,并义务为本地京剧社团导演大型剧目。

将流行元素融入京剧

谈及如何在本地推广京剧,田平认为可将传统京剧和流行元素相融合,以让更多年轻人接触这门艺术。

她举例王力宏的《在梅边》、李玟的《刀马旦》等歌曲就已为流行音乐注入京剧元素。“其实这些流行歌曲的名称会带动了年轻人来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唤起他们的好奇感,去探索并更深入认识京剧。”

近几年她也尝试突破传统艺术框架,“我特别高兴目前自己的团队里有许多年轻人,他们都一直在说服我要以年轻人的眼光来看传统京剧。”

她补充:“比如在京剧活动上可设有美拍环节、请网红站台、品尝中国鸡尾酒等,制造轻松的氛围让年轻人接触京剧。 ”

田平还认为学京剧不只是注重在唱和动作上,而是要深入了解其文化底蕴。“京剧除了能让年轻一代学习华语,还能让他们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

京剧小教室